根据《关于印发〈云顶国际8588yd“十二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晋财大党〔2010〕号)文件要求,结合学院学科建设等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我们学院朝着“形成优势,办出特色,努力建设成为在山西有影响、全国有地位的教学、研究、咨询并重的学院”的发展目标,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开拓进取,扎扎实实夯基础,全力以赴谋发展,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院风建设、学生工作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院的发展迈入了一个内涵式、各学科之间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目前,学院共设有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国民经济管理等五个本科专业和国民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社会保障等三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社会保障学科是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扶持学科。2010年我院又成功申报并取得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授予权,使我院的学科建设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公共管理学科体系。
学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于2006、2007、2008、2009、2010年先后制订和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努力做好教材建设和管理工作;不断开展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加大案例教学和课堂讨论比例;增加多媒体教学;积极开展实验室建设。
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院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制定了相关科研制度和管理规范文件,以及相应激励措施。学术科研成果数量与质量稳步上升。截止2010年9月,我院完成著作14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国家级论文28余篇,重点核心期刊47余篇,各类科研项目立项23余项,其中包括教改项目和学生科研项目。到账经费90多万元。承办了2次全国会议,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37人余次,举办学术报告23余次。成功申报并初步完成山西省“十二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二项;初步完成长治市“社会事业发展”课题;全面主持新绛县、浑源县、交口县等三个县域国民经济与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参与临汾市、吕梁市、柳林县“十二五”规划等项工作。
为了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一是引进人才,有8位硕士研究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二是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先后有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8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三是加强在职培训,有目的、有计划地将有关教师派出去进修,参加相关课程的短期培训。
经过五年的努力,我院的师资队伍在学缘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基本达到了较为合理的配置。
(1)学科建设仍然需要进一步细化,对一些课程设置还需要进一步进行讨论研究,需要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加强精品课程的建设,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师资队伍的培养方面,应当尽量给教师创造外出学习和培训的机会。
(2)教学研究做的不够、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有待进一步提高,以便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变化的要求。
(3)师资的学历结构仍需进一步提高,职称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的结构虽然比较合理,但仍不能适应专业未来发展的要求。
(4)科研力度不够,论文、著作、课题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需要进行科研团队的建设并不断提高承接大型课题和项目的能力。
西方公共管理学科发端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80年代中后期,在当代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整体化趋势以及公共部门管理实践特别是政府改革实践的推动下,在英美等国出现了一种“新公共管理”运动,大大地改变了公共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学科的研究范围、主题、研究方法、学科结构以及实践模式,成为当代西方公共管理研究的主流。
作为独立的学科,公共管理在我国是一门年轻的学科。1997年6月6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颁布了修订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管理学”门类新增了“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代码:1204);1998年7月6日,教育部颁布了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管理学”门类新增了“公共管理类”一级学科(代码:1103)。
武汉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公共管理学科的综合大学之一,也是我国公共管理学科建立的第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该校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包括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教育经济与管理、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五个本科专业。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拥有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政策学、城市管理学三个本科专业。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有公共政策、政府管理与创新、国际经济政治与国际组织、公民社会与治理本科专业。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科有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城市管理)三个本科专业。
在全国近800所普通本科高校中,我院所具有的五个专业中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都是比较新的专业,在全国同类院校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
自主创新乏力,根源在缺乏创新文化的有效支撑。作为自主创新的内核,我们缺少重点科研平台和自主创新人才;作为自主创新的基础条件,我们的资金和设施欠缺;作为自主创新的舞台,我们学研产合作体系和服务地方的目标尚欠深广牢固。
十二五期间,我院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和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秉承“修德立信、博学求真”的校训精神,不断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为山西的建设和财大的发展做出新贡献。
通过政策、制度、激励机制等导向平台,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有效融合,强化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力度,通过学科建设水平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同时,通过专业建设对专业教师队伍、学科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与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拉动学科建设,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院将以转型发展为契机,以五支团队建设为抓手,全面建设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不断强化教书育人的职业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社会能力。努力建设教学研究型的学院。
动员、组织学校各方面力量,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总结学院“十一五”期间的成就和经验,在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五支团队建设”,为学校的转型发展而奋斗。
以公共管理学科建设为重点,以优化师资队伍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到2015年,我院综合办学实力争取位居全校各教学单位前列,建成特色鲜明的高质量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建立健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长效机制,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共产党员素质;利用党员组织活动时间,组织全体党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对党员的监督和管理,严格组织纪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工作,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群众参与、综合考评的原则,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增强廉洁自律意识,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
1)加强对学院发展的宏观规划和战略研究,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定位、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争取组建校级教学团队,不断提升教学团队整体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推进教学团队建设良性发展;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建立和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时更新网络教学资源。以优秀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荐、申报校级、省级精品课程评审,各专业申报与学院指定相结合,争取校级精品课程立项。争取在“十二五”期间能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3)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实践。通过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教学、经验总结、试讲、教师培训、专家报告、专题讨论等教研活动,加强教学经验的交流、优化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创新实践教学,建立良好的师德风范。
4)全面开展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建设,精心组织好所属二级学科的布点和组织工作。继续做好国民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三个硕士点的课程设置和导师队伍建设工作,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
1)为了实现我校转型发展,大力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要特别重视科研人才的培养和科研队伍的建设,逐步提高科研和技术开发水平。要给予科研工作以宽松的政策和充分的经费保障。为教师创造宽松、良好的科研环境,保证他们潜心研究,尽快出成果,出高质量的成果。努力提高科研成果的水平,培养一批科研骨干,争取组建五支校级科研团队。
2)全面动员、及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其它科学研究课题的申报准备工作。
3)要加强同社会、企业间的联系,积极寻找机会,创造条件,主动与有关部门联系,积极承接横向科研课题,承担省部级课题或横向研究课题;组织完成省、市、县“十二五”规划课题。
4)活跃学术气氛,营造学术氛围,加强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
1)学生思想道德素养与文化、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效果明显。
2)学风建设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公寓管理、宿舍文化建设、奖贷助学管理等服务工作到位。
1)增强行政人员的服务意识,加强劳动纪律,提高工作效率。
1.统一思想,提高全院教职工对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认识
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是学院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部分同志对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仍显不足。学院要坚持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总体建设思路,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学校“十二五”规划的目标上来,统一到学院的战略部署上来,自觉、主动地参加学科建设,开展学术科研活动,以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新成就推动学院的全面发展。
实施高校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规划,人才是第一要素。学院要切实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提高学院人才素质;充分利用高等教育研究所和农民工学院两个科研平台,打造若干具有一定科研攻关能力的科研团队。
继续完善科研成果奖励办法,遴选优秀科研成果,对具有重大理论突破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和有重大效益的应用技术研究成果要予以重奖。以充分调动全院教职工进行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根据科研制度每年从自筹经费中划出专款培育科技创新能力,对教师科研活动进行扶持和奖励。对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实行倾斜政策,为参加学术活动提供便利条件,鼓励申报重大项目。
一方面,组织有关人员到国内有关大学同类学科进行调研、进修,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我院交流、讲学,在学术信息、学术研究与学术前沿课题等方面进行交流。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学术报告制度,鼓励教师将近期的研究心得和研究成果、以及对外交流的经验和体会,通过学术报告在院内进行分享与讨论,活跃学术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