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努力推进三个转变学习研讨活动”,对于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经验,清醒认识新形势、新挑战,理清思路,找准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在我校实现“三个转变”的历史进程中,学院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切实促进“三个转变”。学院现有国民经济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等5个本科专业;有国民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社会保障等3个硕士专业。本科在校生1090人,硕士研究生在校生215人。学院教职工48人,开设本科课程90多门。其中,社会保障学科是山西省高等学校重点扶植学科。
经过多年努力,无论从学生数量、师资规模,还是从课程门数、专业设置来看,目前学院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在具备一定量的积累之后,应该有一个质的飞跃。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命线,当然也是学院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展望未来,学院要实现新的发展,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为此,必须巩固本科评估优秀成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007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战略部署,对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提出了6条意见。其中特别强调,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采用各种措施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把提高教学质量工作落到实处。
很显然,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作为一名院长、作为山西省首届教学名师,我想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和引导教师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保证教学计划中课程内涵具有先进性、准确性、代表性、适应性。所谓先进性,是指应该有最新的观点与信息;所谓准确性,是要有科学知识来论证理论;所谓代表性,是要讲述不同的观点,并指出发展前景;所谓适应性,就是要适应于课程的目的和计划的目标,适应于已学课程,并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第二,鼓励和引导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主要是指:教师应熟练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会根据科学的证明来选择课程的教授方法;善于有效地帮助学生获得课程内涵、达到教学目的。也就是说,教师除了熟悉教学内容外,还需要具备适当的教学法知识与技巧,能够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需要相应地变化自己的教授方法。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
第三,鼓励和引导教师敢于分析敏感社会问题。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就会在教学中遇到敏感的社会现实问题。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敏感的、不适当的问题,应公开地、热诚地与正面地予以分析;同时,教师也应在其他方面提出探讨一些敏感的问题,并阐明为何与本课程有关,或者用对比的、不同的答案说明单一的结论其实是很复杂的问题。
第四,鼓励和引导教师关心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要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质量是学院的生命线,教学是学院的中心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学院要进一步树立全员育人思想和好的教风,规范教师与管理人员教书育人活动和岗位职责,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端正学风,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对课堂、实验、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教学各环节的管理,保证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以实际行动促进我校实现“三个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