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国民经济学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本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法,能在党政机关、金融和投资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经济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具有扎实的国民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根据国民经济学的专业特点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学习数理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和相关领域经济学的专门知识,提高专业素养,提高定量分析和解决国民经济运行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掌握基本的经济研究方法,具备对实际经济问题的分析能力;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相关国内外资料;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证性或对策性分析处理,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国民经济学研究方向较为系统深入的专业基础知识及较为全面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够使用各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如EVIEWS、SPSS、STATA等结合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的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具有一定的调查研究能力。
(二)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具有科学思想,掌握本学科相关的经济思想和分析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富有合作精神。具有强烈的事业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能对研究所涉及国民经济的相关问题进行鉴别、提出和解决,能对某一国民经济实际问题提出研究和解决方案。能在所有本专业活动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和解决实际问题。
2.学术道德:增强现身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权益;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守学术诚信,所有引用和参考都应该注明出处,出于任何目的都不能随意篡改研究数据。
(三)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应具备基本的目录学知识,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中、英文文献的检索和查询技巧,迅速地检索与本学科相关的信息和知识,具有从媒体、期刊、学术会议、报告等一切可能的途径获取进行专业研究所需信息,并进行总结与归纳的能力。
2.科学研究能力:应掌握国民经济学基本理论、先进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了解本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本领域的某一方面具有从事国民经济问题的调查、研究、分析、管理与决策能力。能在学习经济理论和解决国民经济实际问题时,善于创造性思维,用于开展调查研究、利用已有研究成果解决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问题。
3.实践能力:应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学术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并能解决国民经济发展和运行中的调查、规划、研究、设计、组织与实施等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和国际交流能力,能高效地组织与领导实施经济问题与决策研究,解决项目进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胜任本专业领域较高层次国民经济分析研究和国民经济管理工作。
4.学术交流能力:能够参加较高水平的国内外学术会议或相关经济领域的研讨会,能够发表学术演讲,熟练地运用本专业经济学知识,表达自己的学术思想,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进行学术讨论和交流活动。
5.其他能力:应具备良好的心里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注重个性与全面发展,在学习与创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三、研究方向
1.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2.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方法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按照《云顶国际8588yd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70号)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云顶国际8588yd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写作。
2.质量要求:论文能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于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抽象,提出自己分析问题的研究设计。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对问题进行细致研究,论证过程要合理,逻辑推理要严密,研究结论要经得起推敲。论文应体现出写作者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
附表:
国民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学术学位)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课程归属
|
备注
|
必修课
|
公共
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2
|
第1学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学分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外国语
|
3
|
64
|
1、2学期
|
经贸外语学院
|
专业
基础课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2
|
48
|
第1学期
|
经济学院
|
6学分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2
|
48
|
经济学院
|
中级计量经济学
|
2
|
48
|
统计学院
|
专业课
|
国民经济管理模型与方法
|
2
|
32
|
第2学期
|
学院
|
18学分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2
|
32
|
应用数学学院
|
经济学方法论
|
2
|
32
|
经济学院
|
国民经济核算
|
2
|
32
|
统计学院
|
政府经济学
|
2
|
32
|
第3学期
|
学院
|
经济政策分析
|
2
|
32
|
市场组织与结构协调
|
2
|
32
|
政府规制理论
|
2
|
32
|
国民经济管理理论
|
2
|
32
|
选修课
|
指定
选修课
|
消费者行为数量分析
|
4
|
64
|
第4学期
|
学院
|
4学分
|
经济制度变迁分析
|
4
|
64
|
任意
选修课
|
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在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设置课程中选修2门以上
|
|
4学分
|
实践与创新培养
|
学术论文2学分;科研项目1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可选),教学实践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
5学分
|
总学分
|
|
43学分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应用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本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法,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掌握应用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本专业知识;掌握常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能够使用各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如SPSS、STATA、NVIVO等),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
(二)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具有从事本专业理论或实际工作的专业精神、才智、涵养和创新意识;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它应用到研究和工作领域;注重对研究规范和方法的掌握;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能身体力行。
2.学术道德: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守学术诚信;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权益;所有引用和参考都应该注明出处,尊重客观现象,不随意篡改研究数据。
(三)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应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中、英文文献的检索和查询技巧,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2.科学研究能力:应能基于管理实践和理论思考,提出本专业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特定问题进行理论和逻辑分析,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实践能力:应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善于从现实中发现问题,能够用理论指导实际行动,独立完成研究过程的各个必要环节,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
4.学术交流能力:应能利用各种媒介、通信技术和信息手段,搜集信息,并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处理,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以清楚明白的方式表达和传递出去,善于倾听和采纳别人的意见,实现有效的交流。
5.其他能力:要注重个性与全面发展,在学习与创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
三、研究方向
1.劳动经济理论
2.就业理论和政策
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按照《云顶国际8588yd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70号)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云顶国际8588yd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写作。
2.质量要求:论文能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于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抽象,提出自己分析问题的研究设计。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对问题进行细致研究,论证过程要合理,逻辑推理要严密,研究结论要经得起推敲。论文应体现出写作者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
附表:
劳动经济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学术学位)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课程归属
|
备注
|
必修课
|
公共
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2
|
第1学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学分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外国语
|
3
|
64
|
1、2学期
|
经贸外语学院
|
专业
基础课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2
|
48
|
第1学期
|
经济学院
|
6学分
|
中级宏观经济学
|
2
|
48
|
经济学院
|
中级计量经济学
|
2
|
48
|
统计学院
|
专业课
|
劳动经济理论研究
|
2
|
32
|
第2学期
|
学院
|
18学分
|
劳动经济分析方法
|
2
|
32
|
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
2
|
32
|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
|
2
|
32
|
劳动法与劳动关系研究
|
2
|
32
|
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
2
|
32
|
第3学期
|
学院
|
人力资源管理经济学
|
2
|
32
|
组织理论与设计
|
2
|
32
|
劳动经济学研究前沿
|
2
|
32
|
选修课
|
指定
选修课
|
薪酬管理理论与实践
|
2
|
32
|
第4学期
|
学院
|
4学分
|
绩效管理理论与实践
|
2
|
32
|
人员开发与员工培养问题研究
|
2
|
32
|
就业理论
|
2
|
32
|
劳动市场政策分析与评估
|
2
|
32
|
任意
选修课
|
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在本专业和相近专业的设置课程中选修2门以上
|
第1-3学期
|
|
4学分
|
实践与创新培养
|
学术论文2学分;科研项目1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可选),教学实践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
5学分
|
总学分
|
|
43学分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公共管理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法,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本专业知识;掌握常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能够使用各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如SPSS、STATA、NVIVO等,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具有从事本专业理论或实际工作的专业精神、才智、涵养和创新意识;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它迁移到其他工作领域;注重对研究规范和方法的掌握;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能身体力行。
2.学术道德: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权益;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守学术诚信,所有引用和参考都应该注明出处,出于任何目的都不能随意篡改研究数据。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应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中、英文文献的检索和查询技巧,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2.科学研究能力:应能基于管理实践和理论思考,提出本专业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特定问题进行理论和逻辑分析,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实践能力:应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善于从现实中发现问题,能够用理论指导实际行动,独立完成研究过程的各个必要环节,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
4.学术交流能力:应能利用各种媒介、通信技术和信息手段,搜集信息,并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处理,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以清楚明白的方式表达和传递出去,善于倾听和采纳别人的意见,实现有效的交流。
5.其他能力:要注重个性与全面发展,在学习与创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
三、研究方向
(一)行政管理伦理
(二)公共政策分析
(三)公共危机管理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按照《云顶国际8588yd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70号)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1)论文格式规范,引用数据和引文标注出处;(2)核心学术概念界定明确,结构合理,表达准确;(3)对数据的处理方法使用得当;(4)与他人合作完成的工作应予以说明。
2.质量要求:论文能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于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抽象,提出自己分析问题的研究设计。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对问题进行细致研究,论证过程要合理,逻辑推理要严密,研究结论要经得起推敲。论文应体现出写作者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
附表:
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学术学位)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课程归属
|
备注
|
必
修
课
|
公共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2
|
第1学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学分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外国语
|
3
|
64
|
1.2学期
|
经外学院
|
专业基础课
|
公共管理研究
|
2
|
48
|
第1学期
|
学院
|
6学分
|
公共经济研究
|
2
|
48
|
组织理论与设计
|
2
|
48
|
专业课
|
公共管理方法论
|
2
|
32
|
第2学期
|
学院
|
18学分
|
公共管理伦理
|
2
|
32
|
行政学说史
|
2
|
32
|
行政领导理论与实践
|
2
|
32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2
|
32
|
第3学期
|
学院
|
公共组织理论
|
2
|
32
|
公共行政经典著作选读
|
2
|
32
|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
2
|
32
|
行政管理研究前沿动态
|
2
|
32
|
选
修
课
|
指定选修课
|
行政管理伦理专题研究
|
2
|
32
|
第4学期
|
学院
|
4学分
|
公共政策分析专题研究
|
2
|
32
|
公共危机管理专题研究
|
2
|
32
|
任意选修课
|
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在相关专业开设课程中选修2门
|
4学分
|
实践与创新培养
|
学术论文2学分;科研项目1学分;专业学术报告(可选),教学实践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
5学分
|
总学分
|
|
43学分
|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20403
)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法,具有从事现代教育经济与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和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一)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德才兼备,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具备宽厚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知识;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从实际出发研究和解决教育经济与管理方面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掌握开展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现代教育经济与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和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基本能力,能胜任各级各类学校及教育单位的教育事务管理工作。
(三)在掌握教育经济与管理坚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其硕士学位论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国家教育管理有一定价值,并具有一定创新意义。
(四)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五)身体健康。
二、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掌握坚实的公共管理学科和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实践工作的能力。为了满足上述要求,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生学习的时间一般为2-3年,特殊情况可以提前毕业或者延长学习时间。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生核心课程涵盖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组织行为学(或组织理论)、定量与定性研究方法等中级阶段的教学内容,除此以外还要求具备宽厚坚实的经济学、管理学和教育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熟悉相关学科知识;掌握开展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的基本方法,以满足学生毕业后从事实践工作的需求。
通过课程学习和其它研究训练,硕士生应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教育经济与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常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能够使用各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如SPSS、STATA、NVIVO等;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
具有从事本学科理论或实践工作的专业精神、才智、涵养和创新意识;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它迁移到其它工作领域;注重对研究规范和方法的掌握;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能身体力行。
2.学术道德
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权益。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守学术诚信,所有应用和参考都应注明出处,出于任何目的都不能随意篡改研究数据。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
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指学习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生应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中、外文文献的检索和查询技巧,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通过研读文献和实践等渠道,增进对教育管理活动规律的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
2.科学研究能力
硕士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的潜力或基本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生应能基于管理实践和理论思考,提出教育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特定问题进行理论和逻辑分析,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硕士生应用专业知识和方法、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生应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善于从现实中发现问题,能够用理论指导实际行动,独立完成研究过程的各个必要环节,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
4.学术交流能力
学术交流能力是指表达自己学术见解和观点的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生应能利用各种媒介、通信技术和信息手段,搜集信息,并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处理,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以清楚明白的方式表达和传递出去,善于倾听和采纳别人的意见,实现有效的交流。
5.其他能力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生要注重个性与全面发展,在学习与创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
三、研究方向
(一)教育管理
(二)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
(三)教育经济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按照《云顶国际8588yd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70号)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云顶国际8588yd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写作。
2.质量要求:论文能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于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抽象,提出自己分析问题的研究设计。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对问题进行细致研究,论证过程要合理,逻辑推理要严密,研究结论要经得起推敲。论文应体现出写作者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
教育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学术学位)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课程归属
|
备注
|
必修课
|
公共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2
|
第1
学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
学分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外国语
|
3
|
64
|
第1.2
学期
|
经外学院
|
专业基础课
|
公共管理研究
|
2
|
48
|
第1
学期
|
公共管理
|
6
学分
|
公共经济研究
|
2
|
48
|
公共管理
|
组织理论与设计
|
2
|
48
|
工商管理
|
专业课
|
管理学研究方法
|
2
|
32
|
第2
学期
|
工商管理学院
|
18
学分
|
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本理论
|
2
|
32
|
教育学原理
|
2
|
32
|
教育管理学
|
2
|
32
|
教育经济学
|
2
|
32
|
第3
学期
|
工商管理学院
|
教育管理心理学
|
2
|
32
|
教育社会学
|
2
|
32
|
教育财政学
|
2
|
32
|
教育政治学与教育法
|
2
|
32
|
选修课
|
指定选修课
|
方向1
:教育政策、当代教育问题专题
|
4
|
64
|
第4
学期
|
工商管理学院
|
4
学分
|
方向2
:人力资源管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专题
|
4
|
64
|
方向3
:教育统计与质量评价、教育经济管理专题
|
4
|
64
|
任意选修课
|
宏观经济学
|
2
|
48
|
第1-3
学期
|
经济学院
|
4
学分
|
公共政策学
|
1
|
16
|
第1-3
学期
|
公共管理
|
管理学前沿
|
1
|
16
|
第1-3
学期
|
工商管理
|
实践与创新培养
|
学术论文2
学分;科研项目1
学分;专业学术报告(可选),教学实践1
学分;社会实践1
学分;
|
5
学分
|
总学分
|
|
43
学分
|
注:方向1:教育管理,方向2: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方向3:教育经济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等方面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法,能够胜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具体体现为: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德才兼备,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二)掌握本学科较为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及较为全面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熟练的外语阅读理解能力,一定的翻译写作能力和基本的听说交际能力,具备基本的国际交流能力。
(四)身体健康,心理素质良好,能够适应学习、工作的需要。
二、基本要求
(一)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常用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能够使用常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具有从事本学科理论和实践工作的专业精神、才智、涵养和创新意识;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它迁移到其他工作领域;注重对研究规范和方法的掌握;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能身体力行。
2.学术道德:树立法制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权益。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守学术诚信,所有引用和参考都应该注明出处,出于任何目的都不能随意篡改研究数据。
(三)获本学科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指学习和创造知识的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学生应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中外文文献的检索和查询技巧,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通过阅读文献和实践等渠道,增进对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直接认识和间接认识。
2.科学研究能力:硕士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是指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成果的潜力或基本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硕士研究生应能基于管理实践和理论思考,提出公共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特定问题进行理论和逻辑分析,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指硕士生应用专业知识和方法,从事实践工作的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硕士研究生应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善于从现实中发现问题,能够用理论指导实际行动,独立完成研究过程的各个必要环节,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
4.学术交流能力:学术交流能力是指表达自己学术见解和观点的能力。为了获得这种能力,硕士研究生应能利用各种媒介、通信技术和信息手段,搜集信息,并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处理,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以清楚明白的方式表达和传递出去,善于倾听和采纳别人的意见,实现有效的交流。
5.其他能力。硕士生要注重个性与全面发展,在学习与创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
三、研究方向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学科发展趋势、我校特色和本学科实际,设置下列研究方向:
(一)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
(三)住房制度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按照《云顶国际8588yd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70号)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云顶国际8588yd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写作。
2.质量要求:论文能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于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抽象,提出自己分析问题的研究设计。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对问题进行细致研究,论证过程要合理,逻辑推理要严密,研究结论要经得起推敲。论文应体现出写作者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
附表:
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学术学位)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课程归属
|
总学分
|
必修课
|
公共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2
|
第1学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学分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外国语
|
3
|
64
|
1、2
|
经贸外语学院
|
专业基础课
|
公共管理研究
|
2
|
48
|
第1学期
|
学院
|
6学分
|
公共经济研究
|
2
|
48
|
组织理论与设计
|
2
|
48
|
专业课
|
社会保障理论研究
|
2
|
32
|
第2学期
|
学院
|
18学分
|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福利研究
|
2
|
32
|
社会保障分析方法
|
2
|
32
|
福利经济学
|
2
|
32
|
社会保障制度国际比较
|
2
|
32
|
第3学期
|
学院
|
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
|
2
|
32
|
住房制度研究
|
2
|
32
|
社会保障法研究
|
2
|
32
|
西方社会福利理论前沿
|
2
|
32
|
选修课
|
指定选修课*
|
方向1
|
社会保险专题研究
|
2
|
32
|
第4学期
|
学院
|
4学分
|
社会救助与福利专题研究
|
2
|
32
|
方向2
|
养老保险专题研究
|
2
|
32
|
企业(职业)年金专题研究
|
2
|
32
|
方向3
|
住房制度专题研究(1)
|
2
|
32
|
住房制度专题研究(2)
|
2
|
32
|
任意选修课
|
在导师指导下根据培养需要从相关专业开设的课程中选修至少2门课,4学分。
|
4学分
|
实践与创新培养
|
学术论文2学分;科研项目1学分;专业学术报告(可选),教学实践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
5学分
|
总学分
|
|
43学分
|
* 方向1: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方向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方向3:住房制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本专业知识,掌握相关研究方法,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管理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一)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掌握公共管理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本专业知识;掌握常用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能够使用各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如SPSS、STATA、NVIVO等),能阅读本专业的英文文献。
(二)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学术素养:具有从事本专业理论或实际工作的专业精神、才智、涵养和创新意识;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它迁移到其他工作领域;注重对研究规范和方法的掌握;了解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研究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并能身体力行。
2.学术道德: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权益;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严守学术诚信,所有引用和参考都应该注明出处,出于任何目的都不能随意篡改研究数据。
(三)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学术能力
1.获取知识的能力:应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掌握中、英文文献的检索和查询技巧,了解本专业的发展历史和趋势。
2.科学研究能力:应能基于管理实践和理论思考,提出本专业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运用基本的研究方法和手段,对特定问题进行理论和逻辑分析,并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3.实践能力:应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善于从现实中发现问题,能够用理论指导实际行动,独立完成研究过程的各个必要环节,能够通过团队合作方式解决问题。
4.学术交流能力:应能利用各种媒介、通信技术和信息手段,搜集信息,并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和处理,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以清楚明白的方式表达和传递出去,善于倾听和采纳别人的意见,实现有效的交流。
5.其他能力:要注重个性与全面发展,在学习与创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之间取得有效的平衡。
三、研究方向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学科发展趋势、我校特色和本专业实际,设置下列培养方向:
(一)土地利用与规划
(二)土地评估与房地产估价
(三)房地产开发经营
四、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实践与创新
本环节按照《云顶国际8588yd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办法》(晋财大校【2014】70号)有关规定执行。
六、学位(毕业)论文基本要求
1.规范性要求:学位论文严格按照《云顶国际8588yd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模板(2014版)》写作。
2.质量要求:论文能提出有意义的研究问题,在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对于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抽象,提出自己分析问题的研究设计。运用恰当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对问题进行细致研究,论证过程要合理,逻辑推理要严密,研究结论要经得起推敲。论文应体现出写作者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
附表:
土地资源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学术学位)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开课学期
|
课程归属
|
备注
|
必修课
|
公共
必修课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2
|
32
|
第1学期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6学分
|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
1
|
16
|
外国语
|
3
|
64
|
1、2学期
|
经贸外语学院
|
专业
基础课
|
公共管理研究
|
2
|
48
|
第1学期
|
学院
|
6学分
|
公共经济研究
|
2
|
48
|
组织理论与设计
|
2
|
48
|
专业课
|
土地资源管理理论研究
|
2
|
32
|
第2学期
|
学院
|
18学分
|
土地资源管理分析方法
|
2
|
32
|
土地经济研究
|
2
|
32
|
房地产经济研究
|
2
|
32
|
土地评估研究
|
2
|
32
|
第3学期
|
学院
|
土地利用规划研究
|
2
|
32
|
房地产开发研究
|
2
|
32
|
房地产市场研究
|
2
|
32
|
土地资源管理研究前沿
|
2
|
32
|
选修课
|
指定
选修课
|
土地开发整理理论与方法
|
2
|
32
|
第4学期
|
学院
|
选修2门,4学分;
|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务
|
2
|
32
|
房地产估价理论与方法
|
2
|
32
|
房地产投资分析
|
2
|
32
|
房地产开发研究前沿
|
2
|
32
|
任意
选修课
|
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需要在本专业和相近专业开设课程中选修2门,
|
第1-3学期
|
|
4学分
|
实践与创新培养
|
学术论文2学分;科研项目1学分;
专业学术报告(可选),教学实践1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
|
5学分
|
总学分
|
|
43学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