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午后一点半,阴沉沉的天空透着肃杀,吉晨睿久久地伫立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前,长吁一口气,抬头望向天空,她说,走出纪念馆,才终于能够理性地触及这块伤疤。“身为一个江苏人,我家离南京其实并不远,一直以来也曾有数次机会参观大屠杀纪念馆,但当时父母想让我的世界留存美好,希望等我有足够的辨析力再来直面伤痛,”吉晨睿接着说,“我想现在我已心智成熟,具备足够的经历和经验去理解和承受这段历史,这是我多年来一直想做的事,我觉得是时候推开这扇沉重的铁门了。”如今,她和三个同伴相约到此,一起,完成一直以来的执念。
游历于历史的尘埃
“在那多灾多难的年代里,遍布大街小巷的侵华日军就是恶魔、野兽,难以想象的恶行每分每秒都在发生,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超过30万同胞无辜被害,绝望的哭声不绝于耳,昔日的六朝古都、金陵胜地沦为炼狱,尸横遍野,满目疮痍……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敬畏,中国人民的生命同样宝贵,不容日本侵略者的肆意践踏!望着日军罄竹难书的罪证,我感到无尽的悲痛与愤怒,对饱受折磨的遇难同胞深表同情,而对罪孽深重的侵华日军深恶痛绝!”回忆起参观时的场景,吉晨睿紧握双拳,眼神凝重。
史料陈列馆中的一张照片一直印在吉晨睿的脑海中,一颗中国男子的头颅被搁在路边的木栅栏上,面容满布凄苦悲伤,嘴里还被塞进了半支香烟。简介上这样介绍:这颗头颅被当做皮球踢来踢去,围观者发出鬼哭狼嚎般的狂笑!讲述到这张照片时,吉晨睿紧握的双手刻下了深深的指甲印,不自觉地捶向桌面,“日本侵略者毫无人性,生命在他们眼中仅仅是取乐的工具,肆意残杀和侮辱。”
“还有一个不能释怀的是万人坑遗骨陈列室。坑边一个个标牌上留有这样的说明:某某号女尸,左太阳穴被铁钉刺穿;某某号童尸头骨被砸碎;某某号男尸右腿骨折……难以想象这些人生前经历了怎样撕心裂肺的痛苦最终含恨离世!”
那破灭之后的新生
“我们去参观的时候正好遇到了一所学校组织学生来参观,我们的脚步自然而然跟随着这些学生一起参加了他们组织的祭祀仪式。”我站在他们队伍的最后,也和大家一样,献上了一朵白花在碑前,鞠躬默哀,祈愿逝者安息。“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也很感伤,我看到好多学生的眼角都噙着泪花。祭祀仪式后,他们集体朗诵了《少年中国说》。”说着,吉晨睿默诵起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吉晨睿在谈到参观的整个过程时说,所有的参观者们,一个个迈着沉重的步伐,有序地排着队,没有拥挤,没有闲言碎语,都被以“生与死”“悲与愤”为主题的悲凉景象所震撼,所有人都被肃杀、哀怨、悲痛、愤怒等种种情绪笼罩着。
讲述完这些沉重的话题后,吉晨睿顿了顿,舒了口气,“一个令我稍感慰藉的是2018年新建的《历史·和平·未来——马吉祖孙的南京影像》展览厅。南京大屠杀期间,美国牧师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影像,为世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历史史料。80年后,约翰·马吉之孙克里斯·马吉决定追寻祖父足迹,拍摄下南京这座城市今天的样子,以此来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理念。祖孙二人一个拍摄毁灭,一个拍摄重生,他们的镜头记录了南京,见证了南京的历史、现在及未来。”
“网上有很多人谈论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都忘却了历史,一代不如一代。我不觉得,我认为我们年轻是是新生的一代,是迎着阳光的一代,有了前人的负重前行,我们将展现新生的峥嵘!”
历史,绝不仅仅是记住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的,轰鸣的车轮碾碎一切过往,无论辉煌或是悲痛。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给吉晨睿强烈的冲击,这次经历,是她永远也无法忘记的,最后她一字一句地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记屠杀,就是第二次屠杀!我们绝不能患历史健忘症,决不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血泪史!决不能愧对无数先烈和死难的冤魂!”
参观结束后,吉晨睿在她的随身笔记中写道: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尊重历史、牢记历史的民族。我们铭记历史,是希望我们的国家、民族和每一位中国人,包括海外的炎黄子孙,要有忧患意识和自强精神,是为了避免“南京大屠杀”式的悲剧重演,是为了正告那些妄图对中华民族图谋不轨的国家,团结、坚强的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参观完接近四点半,纪念馆即将闭馆。走出馆内,吉晨睿望着“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在旁边的大石上坐了许久,依稀听到有人在大声朗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