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人类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课程。它既是管理实践经验的结晶,也是综合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成果的边缘性学科,属于应用性学科范畴。管理理论和方法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对各种社会组织都有普遍的指导作用。
《管理学》在公共管理本科生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培养学生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本课程是各管理类课程的基础知识之一,其后继课程是:公共管理概论、公共行政学、领导科学、组织行为学、管理预测与决策、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文秘、办公室管理等。因此,本课程在今后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处理好本门课程与相关课程之间的分工、配合,防止疏漏,避免内容重复交叉,又要保证其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科学性与完整性。
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基本问题,掌握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
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认真阅读指定文献;课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参与互动;课后及时复习,积极沟通,解决遇到的疑难问题。
本课程具体内容包括管理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现代管理的基本管理、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管理决策、计划与预测、目标管理、 组织设计与权力配置、组织中的人员配备、组织变革与发展、领导行为与艺术、行为激励、管理沟通、 控制过程与类型等。
本章旨在使学生对管理、管理者以及管理活动有一个充分的把握,明确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本章重点:管理的内涵,管理者的素质、技能与能力,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的职能;
本章难点:对管理的本质与管理职能的认识以及管理者特征的理解。
教学方法:1.管理的概念。讲授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2.管理的属性。举例分析各属性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影响作用,并辅之以课堂小讨论。3.管理主体。以企业为例,对比分析不同层次管理者及其角色和相关技能。与此同时,展开课堂小讨论,以加深学生对此内涵的理解。讲授时,应着重指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其工作重点有所差异。4.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注重科学和艺术的区分,在讲授中一定要讲清楚管理中的软逻辑和硬逻辑的关系,不要将管理学讲成没有基础的“软泥巴”。应强调管理的基本原理是科学的方法,但是管理的应用是艺术,需要有权变思想,是艺术性很高的方法论问题。
思考题:1.结合个人的亲身体会谈谈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2.给出一个管理的综合性定义,并讨论它的含义。你的定义是否不同于本书的定义?
3.管理的职能有哪些?这些职能如何与企业经营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4.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管理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管理理论丛林中不同历史阶段鲜明的观点或者要解决的主要管理问题、其创始人或者代表人物以及主要观点、为什么管理理论要从一个阶段向一个更高的阶段发展,以期对管理学理论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具有较为系统的把握。
本章重点: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以及管理理论丛林的形成、主要学派及其观点;
本章难点:如何理解各种管理理论学派所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存在的缺陷、各种管理理论当今的价值以及未来管理理论发展趋势。
教学方法:管理理论是管理思想的提炼、概括和升华,对管理的实践活动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章讲授中应该交代清楚管理的来龙去脉,给学生交代清楚管理学是如何来的,以及会去向何方,同时要给学生介绍一些管理学的最新发展,使学生知道他们学习的是一门获得科学,而不是一门陈旧的东西。在讲授中应该注重中外结合,在讲授西方管理流派和思想的时候讲授清楚哪些是我们的古典管理思想中能够找到源头的。同时,应该介绍我国先进企业的一些经验和失败企业的一些教训,尤其是后者。
思考题:1.为什么把弗雷德里克•泰罗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及其主要追随者们对管理学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2.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法约尔与泰罗在管理思想上有什么差别?
4.现代管理理论丛林中各种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评价?
本章旨在使学生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认识管理原理的普遍适应性。
本章重点:系统原理、人本性原理以及最优化原理的理解与把握;
本章难点:对各种管理原理本质的认识以及其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在本章教学中,要先讲清楚管理的基本原理,然后一定要交代清楚实际当中所需要的权变,不能将软科学变成单一逻辑的硬科学,在授课过程中注重锻炼学生的权变思想。同时,在讲授中最好是能够结合实例,注重对学生运用管理学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训练,注重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能力。
3.什么是管理的人本性原理?管理者为什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
4.管理效果及其特点是什么?影响管理效果的因素是什么?
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道德思考对现代企业经营的重要影响,掌握现代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必要性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基本范畴。
本章难点:对企业社会责任观的正确理解和对利益相关者具体范畴的把握以及如何对商业道德的理解。
教学方法:1.企业社会责任:以讲授方式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同时采用案例教学、举例子等方式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具备初步的管理操作的技术和能力。强调学生应该正确理解现代企业社会责任与传统的企业以利润为中心的两种观点的差异。2.利益相关者: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内容的理解,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各种类型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思考题:1. 企业环境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管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
2. 在商业道德上主要有哪些观点?现代管理者应秉持哪种观点为佳?
3. 影响商业道德的因素是什么?企业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的商业道德?
4.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有哪些?企业应承担哪些社会责任?
本章旨在使学生了解计划的含义及类型、制定计划的程序,理解计划工作的基本原理,掌握和应用计划技术和方法以及科学预测的方法。
本章重点:计划工作的基本原理以及计划工作和科学预测的技术和方法;
本章难点:对基本原理以及计划和预测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在本章讲授中最好是能够结合实例,注重对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训练,注重学以致用。
7.你认为政府机构、大学、学院能引进目标管理的方法吗?
9、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评价该技术?
本章旨在使学生理解决策的概念,认识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决策的步骤和基本类型,了解决策的技术方法和现代决策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本章重点:对决策理性的认识,对决策步骤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科学决策方法的把握;
本章难点:对决策过程及决策方法的理解及其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在本章讲授中最好是能够结合实例,注重对学生运用管理决策基本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训练,注重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决策素养,掌握各种高超的决策方法和技巧。
3. 举例说明在确定、不确定和风险条件下进行决策的过程,并简述环境对决策的影响?
教学目的:了解战略性计划的概念,核心价值观,核心目标,企业所面临的一般环境、行业环境、竞争对手、自身条件和顾客研究的内容,可供企业选择的基本战略姿态、成长战略和防御性战略的类型及其内涵;掌握从战略性计划到战术性计划的基本逻辑,企业远景和使命陈述的内容结构及其内在关系,企业环境研究的目的及其基本逻辑各种战略选择的基本原则;能运用所学的内容模拟某一企业的环境分析及其战略编写。
1.阐明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描述战略管理过程;解释SWOT分析。
(1)无论一大步,还是一小步,总是带动人 类的脚步-IBM
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自然环境
a战略群间的市场相互依赖程度或者目标顾客的相互重叠程度;
(1)总体市场分析;(2)市场细分;(3)目标市场确定;(4)产品定位
1、 什么是核心价值观?试举一国内公司核心价值观描述的例子。
2、 如果你是一家彩电生产企业的负责人,你现在该如何进行行业内竞争对手的研究?
3、 一家冰箱生产厂欲涉足化工行业,你认为它会遇到哪些行业进入障碍?
4、 某公司是力源公司的客户,大约每年购买力源公司70%的产品,你认为该公司的价格谈判能力如何,为什么?
6、 行业内战略群间的竞争激烈程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8、 某公司是一家乳制品生产商,你认为该公司该怎样进行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及产品定位?
9、 企业可以采用的基本竞争战略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10、企业可以采取哪些战略实现核心能力企业内和企业外扩张?
11、在什么条件下企业应选择收缩战略、剥离战略和清算战略?
本章旨在使学生能够认识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定义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掌握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正确划分管理层次的方法,。
本章重点:组织设计原则,有效的管理幅度,组织结构形式及其异同。
本章难点:组织结构设计的依据,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的理解。
教学方法:本章讲授中,运用案例、图标、故事等方法对主要内容加以讲述。
4.宽管理幅度与窄管理幅度相比,哪个效率更高?为什么?
5.在实际工作中组织常用的结构形式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7.如何理解集权与分权的相对性?衡量集权与分权程度的标志是什么?
9.为什么在组织中经常存在着直线与参谋的矛盾?应如何解决这种矛盾?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理解人员选聘的系统方法,作为管理者应具备的才能和个人特点,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选聘,理解有效考评管理人员的重要性,确定考评管理人员的内容,为组织制定一个培训方案,区别五种职业定位模式。
本章重点:掌握人员选聘的系统方法,作为管理者应具备的才能和个人特点,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选聘,理解有效考评管理人员的重要性,确定考评管理人员的内容,为组织制定一个培训方案,区别五种职业定位模式。
本章难点:学会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进行选聘确定考评管理人员的内容,并为自己制定职业发展规划。
教学方法:本章讲授中,运用案例、图标、故事等方法对主要内容加以讲述。
思考题:1.什么是选聘管理者的系统过程?为什么称之为系统过程?
2.职务分析的作用、程序和方法是什么?如何进行工作设计?
3.管理人员的才能包括哪些?对于不同层次管理者管理才能的要求有什么不同?
10.如何理解职业定位的几种模式及职业发展维度?分析自己的职业定位,为自己制定一份职业发展规划。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能掌握组织生命周期理论,了解组织变革的动因及实施过程,把握组织发展的基本趋势。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变革的理论,组织变革的实施和组织发展的趋势。
本章重点: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方法,组织变革阻力的排除和组织变革的发展趋势。
本章难点:如何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组织变革策略。
教学方法:本章讲授中,运用案例、故事等方法对主要内容加以讲述。
3.组织变革可以采取哪些变革方式,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是什么?
4.组织变革中会遇到哪些阻力,面对这些阻力应采取何种措施?
4、 个人和团体处于哪些原因会成为组织变革的阻力?
5、 在组织变革中,冲突是不可避免的,你认为该如何对冲突进行管理呢?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领导的含义,了解领导工作的特点,能解释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描述领导效能的含义及其衡量标准,阐述领导理论,提高领导效能的途径。本章主要内容包括:领导与领导者、领导效能、领导理论、领导影响力与领导艺术。
本章重点:领导的含义,领导效能的含义及其衡量标准,领导理论;
本章难点:勒温的领导风格理论,菲德勒的权变理论,管理者应如何运用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弗鲁姆和耶顿的领导者参与模型,提高领导效能的途径。
教学方法:本章讲授中,运用案例、故事等方法对主要内容加以讲述。
通过本章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需要、动机与行为间的内在关系是激励得以实现的基础,各种激励理论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及其应用与局限,以期对管理激励理论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本章重点:激励的含义及其过程,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现实意义、强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运用;
本章难点:对激励过程模型的理解,以及上述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用。
教学方法:本章讲授中应该交代清楚各种激励理论的来龙去脉,同时给学生介绍一些激励理论的最新发展,使学生知道他们学习的是一门获得科学,而不是一门陈旧的东西。
思考题:1.什么是需要、动机与行为?如何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5.在管理中如何运用需要层次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与强化理论?
通过本章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沟通的基本原理,管理沟通的基本类型、特点、作用及沟通障碍的克服,以期对管理沟通理论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把握。
本章重点:人际沟通与一般的信息沟通的不同,管理沟通、人际沟通和组织内部沟通的作用;
本章难点:如何提高沟通效果,信息沟通中应如何有效地聆听。
教学方法:本章讲授中,运用案例、图标、故事等方法对主要内容加以讲述。
通过本章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控制工作的理论依据,控制的基本过程、基本类型,有效控制的原则与特点,以期对控制原理有较为全面的掌握。
本章重点:控制的概念、控制的基本分类及有效控制的原则与特征;
本章难点:制定控制的标准、选择关键控制点以及绩效的衡量。
教学方法:本章讲授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必要的案例展示、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内容的理解,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解所学理论、知识,并具备初步的管理操作的技术和能力。
熟悉预算控制、生产控制、财务控制方法、综合控制方法的内容并能应用。
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适应性,在教学中将高度重视案例分析环节。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这个工作能力有着广泛的内涵,概括了学生今后管理职业生涯中所需的一切主要能力,包括: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快速阅读、做扎记、抓要点、列提纲、查资料、演绎与归纳、计算等);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与抓住问题、分清轻重主次、原因、拟定针对性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权衡与抉择、总结与评估等);
3、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辩论与听取、小组的组织与管理等)等各方面。
1、就是要对所指定的将供集体讨论的案例做出深刻而有意义的分析,包括找出案例所描述的情景中存在的问题与机会,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问题间的主次轻重关系,拟定各种针对性的备选行动方案,提出它们各自的支持性论据,进行权衡对比后,从中做出抉择,制定最后决策,作为建议供集体讨论;
2、以严密的逻辑、清晰而有条理的口述方式,把自己的分析表达出来;
4、对撰写案例的书面分析报告的看法与要求。要求答出分析案例时所用基本理论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案例提供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分析、解释和说明。同时还要注意分析过程的充分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考试题型应尽量多样化。
总评成绩:课堂发言、表现占30%,平时作业占10%,考试占60%。
1) 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复旦大学出版社
4) [美] 德鲁克著,管理实践;帅鹏等译,工人出版社,1989
5) [美] F·W·泰罗著,科学管理原理;胡隆祖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 芮明杰主编.管理学——现代的观点.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7) 参考专业刊物:《管理世界》、《经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等。